党的建设

颍州区袁集镇:党建引领提“五力” 构建治理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3-06-27

作者:王严

浏览次数:3061


近年来,颍州区袁集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升组织引领力、自治凝聚力、法治影响力、德治渗透力、服务保障力,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袁集镇先后获得“安徽省森林城镇”“阜阳市第十届文明单位”“第六届阜阳市文明村镇”“第七届阜阳市文明村镇”“阜阳市零上访乡镇”“阜阳市卫生乡镇”等荣誉。

一、提升组织引领力,打造乡村治理“新引擎”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实行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双带”学习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占领党员和群众思想的“主阵地”。

二是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固本”。选优配强10个村(社区)“两委”90人,其中新任书记10人,新进班子43人,35周岁以下44人。加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党员发展优中选优,三年来发展预备党员44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16名。福和社区被评为“城市基层党建省级示范社区”。

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力”。精心组织党员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行以“微宣传、微走访、微服务”为一体的“三微”工作法,“微宣传”传播“好声音”,“微走访”征集“金点子”,“微服务”架起“连心桥”,办好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做法成效被安徽先锋微讯、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报道。

二、提升自治凝聚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模式”

一是“三社联动”暖人心。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以项目撬动社会资源,孵化社区社会组织15个,引导支持其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推广志愿服务“积分制”,有效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做法成效被省、市媒体报道。福和社区睦邻中心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二是“四事四权”见实效。推进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决策权,优化网格128个,配备网格员237人、五老人员196人,解决问题87件。群众议事解决“安置区公厕选址难”典型案例被人民网报道。

三是“四会一约”树新风。全面推进“四会一约”建设工作,村规民约修订率和上墙公示率100%,“四会”组织成立率100%,村规民约立规矩,四会人员有温情,有效促进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村(居)务公开常态长效。

三、提升法治影响力,构建乡村治理“新局面”

一是普法阵地“多”。将15个文化游园打造为“普法园”,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微信等平台加大普法宣传,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道德素养,营造普法宣传的良好氛围。

二是普法队伍“强”。为每村签约一名法律顾问,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民法典的宣传教育。吸纳乡贤五老、法律顾问、人民陪审员等加入法治调解队伍、“法律明白人”队伍,在处理涉及土地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时,积极引导群众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切实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三是普法活动“常”。以“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制意识。大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让普法宣传活动群众经常见、经常参与、常常受益。2021年大朱村被命名为第八批“安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四、提升德治渗透力,探寻乡村治理“新路子”

一是志愿服务“筑基”。打造“颍姐”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板凳宣讲”活动,开展敬老、助学、帮困、环保、应急、便民服务、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袁集镇“颍姐”志愿服务品牌获评阜阳市志愿服务先进组织;福和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品牌获省银奖;袁集镇政府被“阜阳市科普示范基地”、“安徽省科普示范基地”、 “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二是文化惠民“树型”。组建文化服务团队,开展特色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民间艺人参与绘画、书法、剪纸等群众文化活动,活跃提升群众文化生活。2人获评安徽省“乡村文化带头人”,2022年大朱村乡村“村晚”和乡村振兴图景被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大篇幅报道,“有戏安徽”乡村振兴直播和文艺晚会在袁集镇举办。

三是典型评选“育魂”。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等活动,扎实开展“身边的好人”“清洁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近年来评选“颍州好人”17人、“阜阳好人”6人,阜阳市级文明家庭8户,安徽省文明家庭1户,组织开展“送荣誉到家”活动,切实把荣誉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榜样树到群众心里头,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切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提升服务保障力,展现乡村治理“新面貌”

一是镇容村貌绽放新颜值。近年来,征迁安置扎实推进,4600余户15000余人搬迁新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硬化乡村道路150多公里,实现道路“村村通”“户户通”。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改厕“建设、维修、管护”闭环管理机制。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4个,省、市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现场会在袁集镇召开。大朱村、郭王村、张堂社区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福和社区被评为“阜阳市园林式居住区”,袁集镇被评为省级“森村乡镇”。大朱村被评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阜阳市文明村。

二是经济发展呈现新亮点。袁集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呈现新势头,经济总量和人均纯收入稳步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和培育草莓、茭白、香梨等特色种养殖基地20余家,郭王村茭白种植科技强农的成效被新华社典型宣传,大朱村梨、葡萄、西瓜“三个水果的故事”被新华社作为绿色发展的典型进行报道。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成效明显,80%的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

三是社会服务实现新水平。积极践行为民服务意识,制定为民服务清单,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年来累计线上办理33747件、线下办理20153件,方便群众办事。探索“一访三书一评”工作,破解独居老人养老难问题。新建小游园34个,建设卫生院新院区,改造升级10个村居、社区卫生室,建设标准化幼儿园7所。健全完善“雪亮”工程建设,实现辖区内高空监控全覆盖,“一村一警”机制有效落实。创新开展冬防冬治工作,配备了治安巡逻车、巡更棒,白天见治安巡逻车(警车),夜间见警灯,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三合一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近三年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多件,办理法律援助35件,全镇无重大矛盾纠纷发生,无一例民转刑案件发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当前页

推荐观看

更多+

主办: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组织部

承办:颍州区党员教育中心

联系电话:0558-2180990

Email:fyyzxf@126.com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西湖大道129号


备案信息: 皖ICP备19003848号-2

技术支持:网新科技